测定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,有基于X射线衍射的国家标准方法、金相法、磁性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(EBSD)法。
常规X射线衍射方法的问题在于:当钢中存在严重织构等择优取向时,衍射强度测量值就会超过允许波动的相对范围,造成测量结果严重失真。当样品被X射线照射时,每一种晶相产生各自的X射线衍射模型,碳化物相也同样产生一种X射线衍射模型,所以碳化物会影响奥氏体相和马氏体相的衍射峰,从而影响奥氏体含量的准确测定。同时,单一样品测试时间较长,通常需要1小时以上。
金相法和磁性法对含量较低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无法做到准确测量。
EBSD法测量奥氏体含量时操作简单、制样方便、扫描范围比较大,可以定性分析奥氏体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,但还不具备准确测量奥氏体含量的能力。因为当奥氏体分布于马氏体的晶界上,或者奥氏体晶粒非常细小时,会导致小奥氏体区域的菊池衍射花样模糊或者无法解析,在图像处理时这些奥氏体区域就被误处理成铁素体晶粒,导致奥氏体的测量结果偏低。
本文使用意大利GNR公司的AREX D残余奥氏体分析仪对低含量奥氏体样品进行测试。AREX D结合了传统X射线衍射方法,并改进了其不足,如:测试时间过长、数据分析繁琐、无碳化物扣除功能,这些问题都被AREX D所解决。
在现代工业生产加工体系中,残余奥氏体含量的精准调控是确保钢铁制品质量稳定性的关键环节。作为影响钢铁热处理后产品性能的核心指标,残余奥氏体含量的精确测量对于优化工艺参数、保障产品质量一致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。
传统化学蚀刻法与金相分析法受制于检测灵敏度和测量精度的局限,难以满足工业级高精度检测需求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X 射线衍射技术凭借检测性能,可实现低至 0.5% 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精准测定。基于此技术优势,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(ASTM)专门制定了 E975 标准方法,规范 X 射线法在近无规结晶取向钢残余奥氏体含量检测中的应用。
意大利GNR公司AREX D 台式残余奥氏体分析仪严格遵循 ASTM E975 标准设计开发,作为专业级检测设备,突破了传统 XRD 需依赖附加模块开展残余奥氏体检测的技术限制。该设备集成模块化设计与智能化操作界面,具备操作流程简化、检测效率高、数据可靠性强等显著优势,操作人员无需复杂培训即可快速掌握使用方法,有效降低了专业检测的技术门槛,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。
意大利GNR公司AREX D 台式残余奥氏体分析仪凭借创新的一体化集成设计,在同类检测设备中展现出优势。其搭载的高分辨率检测器,可实现对样品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快速获取,确保检测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。配套的智能分析软件采用极简交互设计,用户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全流程检测。系统具备自动数据采集、智能算法分析及可视化报告生成功能,摒弃传统人工计算与复杂数据处理流程,真正实现 “一键检测,即刻出报告" 的高效检测体验,大幅提升质量检测工作效率与分析的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