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北京利曼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客户服务热线: 4006061718,010-58772900
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技术文章 >> 材料含碳量与残余奥氏体的关系

材料含碳量与残余奥氏体的关系

更新日期: 2025-08-12
浏览人气: 144

含碳量对残余奥氏体形成的基础机制

残余奥氏体是钢在淬火或回火过程中未转变为马氏体的亚稳相,其含量直接受材料含碳量调控。当碳含量低于0.2%时,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几乎全部转变为马氏体,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不足5%。随着碳含量增加至0.6-0.8%,奥氏体稳定性显著提升,残余奥氏体比例可达15-25%。这是因为碳原子扩张奥氏体晶格,降低马氏体转变温度(Ms点)。例如,碳含量每增加0.1%Ms点下降约50℃(基于Andrews经验公式)。

多因素耦合作用与工程调控策略

1. 合金元素的协同效应

锰、镍等元素可进一步稳定奥氏体。例如:碳含量0.5%的钢中添加2%锰,残余奥氏体比例可从10%提升至22%。但需注意,硅会抑制碳扩散,可能抵消部分效果。

2. 热处理工艺的优化窗口

淬火温度:中碳钢(0.4%C)在850℃淬火时残余奥氏体为8%,而920℃淬火时可增至14%

回火参数:200℃回火2小时可使高碳钢(1.2%C)残余奥氏体从35%降至20%,但过度回火(>300℃)会引发碳化物粗化。

3. 先进表征技术的应用

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显示,碳含量0.8%的钢中残余奥氏体碳浓度可达1.2%-1.5%(超固溶态),这种富碳区是稳定性的关键。

仪器介绍

在许多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,对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控制非常严格,精确测量其含量,对于钢铁热处理过程中产品特性和质量的控制有重大意义。因为化学蚀刻和传统金相研究存在灵敏度和准确度较低的情况,所以无法做到工业生产中对残余奥氏体的精确测量,而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量低至0.5%的残余奥氏体含量,故ASTM颁布E975标准方法:X射线法测量近无规结晶取向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AREX正是根据此标准设计开发,无需依靠 搭载模块在常规XRD 实现残余奥氏体测试,具有操作简便、检测速度快、数据准确等特点,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,做到轻松上手。

AREX软件中设置了输入碳化物含量校正的功能,符合标准要求。

 


分享到:
Copyright @ 2025 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5538号-4
  • 扫一扫,关注我们